開放水域新手包第二篇

報名了你就會練了啦!

這句話只適合自律的人,還有對於「水」心理素質穩定的人。但剛入門的選手,多數在游泳項目並非不能完賽,而是缺乏自信,但自信是從哪裡來?是有穩定基礎(平衡、流線與自救技巧),知道在活水湖裡如何照顧自己。合格的鐵人應是能在賽事過程中落實觀察、定位、判斷和行動(ODDA)

重心和比例,是平衡的基本概念與基礎。現在很多人學游泳都是為了「應付」比賽,不是為了把「知覺」學好。
資優生要學好是理所當然,甚至自學也可以應付基本距離,但是多數人幾乎都是需要從旁協助,甚至心理上的支持

世界頂尖教練們定義的「學好游泳」,至少需要半年以上(不是用力掙扎、盲目、過多划手數游完50M)。至於什麼是游泳的定義,可以參考下述我重新詮釋「游泳定義」的概念圖。

賽前倒數剩下一週,究竟該怎麼練?在這般迫切的時間內,建議不要一直專注於你最弱的知覺動作和技巧,而是依上、下軀幹,將你最擅長的動作在最佳化,來彌補彼此的不足,若都沒有擅長的…那就改下述大家最常犯、也較好修正的缺點,修正一個是一個。

試想,身體上下左右若都能修正一點點就好,累積起來回饋的結果,不就是平衡與流線嗎(增加划距)?

  1. 不要重踩油門:移臂入水方向不對,抱水方向也不對,造成自己上軀幹瞬間上升又下降,而非平順地前進。這樣不但浪費體力,也沒有效率,如開車一般重踩油門,沒有維持慣性、耗油
  2. 不要拍水:想像蹺蹺板,拍水上軀幹上升,另一邊下軀幹便下沈,所以你還要拍那麼大力嗎?
  3. 輕輕抬起輕輕落下:先假設1.5公里要划1,500下,不管你的移臂有多優雅漂亮,移臂如果都是用力抬起、入水用力插水,插了1,500下難道不累嗎?划頻快(水面上)並不代表要用力。大多數人亂用力和不用力的速度是一樣快的(力道愈大、阻力愈大)因此,先練習輕拿輕放(非抱水)省點力吧,和愛情一樣
  4. 換氣不順、下軀幹下沉:防寒衣和浮力褲治百病,不行就穿著吧。
  5. 臂不要在水面上滯留:和跑步一般,不會跑到一半定格吧?再舉個例子,當練車踩迴轉速時,突然停下來滑行,再重新踩踏的時候,會變得沈重許多,那是因為速度和慣性沒了。因此,有穿防寒衣,更要妥善運用它,維持它的慣性,不要在水面上停滯太久,「移臂在水面上滯留時間愈久,下沉愈多」。
  6. 游泳一直游歪、定位做不好:講太細怕有人誤解,先以頭頂方向為中心線,手指方向就是你的前進方向。譬如你右手指入水指向左前方再抱水、加上慣用手又大力,那當然會往左邊的前進,誇張的甚至有些人會直接轉彎。那手指究竟要指向哪邊?因每個人的身體比例不同,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指向肩膀外側(原因非常非常多會說不完),為了應付比賽,就先照做吧,而且只有好處,沒有壞處(至少還可以避免換氣身體翻轉過頭)。
  7. 眼睛專注看下方:頭抬起來,下軀幹會下沉,如似煞車。頭除了定位和換氣外,餘時間都是放鬆專注看下方,更不是用力縮下巴。看與沒看至少划距差半個手掌以上,自己算算1,500下就差多少了。
  8. 若你的配速很容易受人影響,請不要站在最前面出發。尤其新手,常常因鳴槍後容易緊張,便腦袋一片空白地往前衝,像極了沒有靈魂的軀殼。建議按照規定在各完賽時間的分區排隊。

以上文字敘述有限,已儘量白話說明,但有幾種類型的人訓練時要斟酌:
ㄧ是肌肉失衡,二是痼疾造成身體不對稱,三是重度恐水心理未解決前(非溺水)。這三種類型因身體知覺薄弱,練習的順序與方式也較不同。

三鐵的緊迫感能讓人上癮、也如此地強烈。若驕傲自滿,卻也危險。

-游刃有魚WISWIM/創辦人Stanle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