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為我會游泳系列 「有多少人適合短距離游泳方法」? 第二篇:
一、踢水節拍與應用(2、4、6拍的運用與紀錄保持者選手分析):
1. 2拍踢水
– 應用:單邊移臂驅動對應1次踢水(左右相加共2次),主要用於長距離自由泳(400M以上)。
– 特點:節奏低,動作省力,適合耐力型選手。
– 代表選手:凱蒂·雷德基(Katie Ledecky),穩定的2拍踢水讓她在奧運長距離項目(800M~1500M)中目前尚無人能敵(隨著終點愈來愈近時,會依序轉換4拍,然後6拍衝線,也會換成直臂回復)。
2. 4拍踢水
– 應用:每臂部循環對應4次踢水,適合中長距離(200M至400M)。
– 特點:平衡速度與省力,較為靈活,適用範圍廣。
– 代表選手:孫楊(Sun Yang,男400M自由式奧運金牌得主),常採用4拍踢水兼顧速度與耐力。
3. 6拍踢水
– 應用:單邊移臂驅動對應3次踢水(左右相加共6次),為短距離自由泳的標準節奏(50M至100M)。
– 特點:踢水頻率高,配合爆發性划水,確保穩定的高速推進力。
二、自由式中的驅動方式:髖轉驅動、肩轉驅動與全身驅動
自由式的驅動方式是游泳技術中的重要核心,包含 髖轉驅動、肩轉驅動 和 全身驅動 三種主要方式。這些方式根據距離、體能特徵與技術需求的不同,有其特定的應用情境與效果。
1. 髖轉驅動(Hip-Driven)
a. 特點與技術解釋:
– 核心動力來自髖部的旋轉,通過腹部與核心肌群穩定軀幹,帶動划臂完成推進。
– 游泳者需要保持穩定的軀幹,讓髖部帶動上下肢協調發。
– 踢水配合:以2拍踢水為主,每次划臂對應一次髖轉,節奏穩定。
b. 用途與適用距離:
– 髖轉驅動常見於長距離自由式(如400M至1500M)。這種技術強調耐力與經濟性,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,適合長時間穩定游動。
– 代表選手:凱蒂·雷德基(Katie Ledecky),她在長距離自由泳中以髖轉驅動和穩定的2拍踢水著稱。
c. 參考文獻:
– 《Sports Biomechanics》指出,髖轉驅動技術在長距離游泳中能降低15%的能量消耗,提升推進效率。
2. 肩轉驅動(Shoulder-Driven)
a. 特點與技術解釋:
– 動力來源主要來自肩部旋轉,髖部穩定不明顯,肩膀的靈活性和爆發力是關鍵。
– 肩部旋轉幅度較大,配合高頻率的划臂動作,帶來快速的推進力。
– 踢水配合:以4拍踢水為主,確保穩定的推進力。
b. 用途與適用距離:
– 肩轉驅動多應用於中距離自由泳(如200M至400M),需要兼顧速度與耐力。
– 代表選手:鄧肯·斯科特(Duncan Scott),他在200M自由泳中採用肩轉驅動,結合4拍踢水兼顧速度與效率。
c. 參考文獻:
– 根據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》,肩轉驅動技術能提升中距離自由泳選手約12%的爆發力,適合速度耐力結合的項目。
3. 全身驅動(Body-Driven)
a. 特點與技術解釋:
– 動力來自全身的協調發力,肩部、髖部、核心與四肢同步配合,形成整體推進力。
– 需要高度的技術整合,對選手的動作協調性和體能需求最高。
– 高頻率划臂:每次划臂都能將全身力量轉化為推進力。
b. 用途與適用距離:
– 全身驅動常用於短距離自由泳(如50M至100M),要求最大推進力和高頻率動作的結合。
– 代表選手:卡勒布·德雷塞爾(Caeleb Dressel),他以全身驅動創下多次短距離優秀紀錄。
c. 參考文獻
– 根據哈佛大學的《流體動力研究》,全身驅動技術在短距離比賽中可提升約20%的最大速度,但需要極高的能量消耗。
補充:
關於高知覺運動的千頭萬緒,且還要建立科學根據之上,絕非一篇文章可以完成句點,若有任何不解切勿自行服藥,建議還是去找專業指導。
- 游刃有魚WISWIM/創辦人Stanley
第一篇文章連結:https://pse.is/6ux59s
最終回文章連結:https://pse.is/6uyenp